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復健里幸福農場經驗分享


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區裡,光是居住空間就倍受壓迫,在巷弄中人車爭道更是常有的情況,大部分人對於綠化的想像可能就僅止於在自家陽台或院子裡種些花草。除了公園外,實在很難有什麼大範圍的突破。但松山區復建里林際泓里長可不這麼想,儘管一開始對於法規程序與企劃撰寫都不甚了解,憑著一股熱情,在跌跌撞撞的過程中,仍一步一步壯大社區的綠色版圖。

里長在還未開闢幸福農場之前就持續耕耘綠化工作,民國94年參加林務局羅東林管處舉辦的植樹節活動得到一筆經費,便開始著手打造「社區植物園」。復健里的轄區範圍內沒有一處公園,有的僅是散落在街道巷弄旁或是水溝邊上,由民眾自發性種植的植栽。里長有條理的集合這些植栽,並計畫在不同的植物前放置簡介牌,而達到植物園的教育意涵。從沒有寫企劃案的經驗,到社區植物園企劃案核准通過,里長還著手導覽圖鑑的編撰,圖鑑裡含括社區裡100多種植物,說是植物園一點也不為過。96年分別得到林務局模範社區以及全國模範社區的殊榮,100年與101年相繼在道路植栽比賽裡拿到亞軍及冠軍。

得獎紀錄雖輝煌,里長綠美化的規劃卻沒因此停滯。復健里有許多國防部留下的半廢棄眷村,只剩少數幾戶居民,村裡充滿違章建築,雜亂不堪。里長打算申請拆遷,並在原地開闢菜園,供里民使用。看似簡單的構想,實行起來卻是困難連連。先是原居民遷移後仍過了兩年才開始拆除工作,閒置的空間被當作資源回收集合場,使得原本的場所更加髒亂,成為登革熱的溫床。期間多次拜訪立委及議員,辦過多次會勘,拆遷始得通過。而法律規定要執行拆遷前得請建築師畫圖,區域內的樹木同樣也需樹保計畫圖,兩樣都是一筆不小的花費,再加上繁瑣的行政程序與申請經費過程,相當耗時費力。農場興建完畢後周邊仍有不少問題得處理,像是畫設停車格、紅線及抽取電線桿等,各涉及不同管理單位。

經歷多方奔走努力,幸福農場於10110月正式啟用,共有48個位子供人認養。農場內採取無
障礙空間,步道寬敞,可供輪椅進入,落實老少共同參與的理念。因為為非營利取向,種植的蔬菜能恣意地綻放花朵,在種菜之餘多了遊憩觀賞功能,也讓小朋友有機會認識平常所吃的蔬菜,結合教育涵義。期間舉辦多次活動,從慶祝第一次收成的成果與栽種經驗分享、餘興節目,到舉辦烹飪比賽,無形間凝聚了社區意識,打破在緊繃的都市生活下,人與人間的冷漠與疏離感。豐碩的經營成果使農場得到多方關注,其他鄰里、政府單位與社區發展工作培訓班相繼觀摩與蒞臨指導,相互的資源支持和經驗交流下,農場遂成為松山區裡結合環保、健康、遊憩的一個觀光亮點,更贏得擴建的經費。

迴響居民的熱烈反應,里長將農場擴建至168的位子,並建立組織架構有系統的管理。在里長擔任的執行長之下,設置一位「場長」統籌農場的運作,其下還有三位副場長分別負責教育、行政、執行事務,各管轄十一位組長。每位組長管理約15位認養人,並分配維護、清潔等義務事宜。擴建後的農場增設環農場步道,居民們在此散步、騎腳踏車,甚至舉辦健走大賽,帶動社區運動風潮。菜圃裡開始有人種起花卉,或是運用創意放置裝飾品,儼然是一個微型休閒觀光農場。原本只是一個帶動社區綠美化的小小念頭,卻衍生為效益更大,結合教育、運動、休閒、環保等多功能場域,揭開都市更新的另一種可能性與想像。


想更了解幸福農場的創建始末,或一窺它的盧山真面目,千萬別錯過這部由里民劉啟明所執導的紀錄片!請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tHZ4EWBV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