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都市田園工作坊 第一堂課程紀錄

冬日中溫暖陽光照映在華山綠工場,為工作坊揭開嶄新的一幕。難得的好天氣讓每位學員及老師都露出微笑,元氣飽滿的準備迎接接下來的充實課程。原本只有25個名額,沒想到報名如此踴躍,竟然有將近45位學員參加。


課堂一開始,由策展人吳慧貞老師介紹華山綠工場策展理念和為期90天的系列活動,呈現各種都市環境中的微型農耕,讓市民追尋臺北永續城市的可能性,以行動來深化綠色生活的能量。
主辦單位都市更新處,由正工程司-洪佳慧小姐代表,介紹URS27精神,原為華山車站的華山大草原,由於長期閒置,因此被納入都更處的都市再生前進基地,命名為URS27,同時,展開一系列的臺北未來生活想像展,2011台北那條通、2012一坪的想像,今年則是華山綠工場,邀請許多綠生活團隊參與,而每位到訪參與活動的民眾,都是社區中的綠色種子,擴散綠色理念,啟發更多鄰里社群加入都市農夫的行列。



在綠工場的四十坪空間裡,未來90天由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策動大安、信義、中正共3個臺北市社區大學的講師帶動社團,示範都會裡實行樸門農藝的可能性。全促會羅佩菁主任,與大家分享未來每周六的小講堂系列活動,如1/18由華山社區發展協會帶領市民探訪齊東街等活動,歡迎各位民眾參加。
1/111/181/252/15 這四堂課是為了未來90天的實作而設計的前導課程,大安社區大學的講師亞曼老師,這就開始精彩的課程。
「各位想一想,早餐你吃了什麼?昨天你吃了什麼?你大概常常吃什麼?」亞曼老師以一句簡單的問題,讓每位學員思考,到底吃進肚子裡的食物從哪裡來?在食安問題日益嚴重的台灣,購買有機作物或自給自足都蔚為風潮,城市中,商業行為稀鬆平常,實踐勞動行為卻是阻礙重重,鮮少有人在都市裡能擁有一片農田,多數人總被侷限在陽台、屋頂或是窗台種菜。因此,在此運用樸門農法認養菜園,學員將親身體驗都市裡種菜的各種可能性。



100個農夫,有100個農法」亞曼老師引用日本諺語說明,每個人和土地都有適合的耕作方式,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是起源於澳洲,在短時間內迅速席捲世界的新思潮,不同於秀明農法或自然農法為單純的農事理論,而是一門因地制宜、順應自然的設計理論,全方位的運用科學方法,讓人、環境及地球都有多樣性的永續生產力。樸門的中心理論:1.照顧地球2.照顧人類3.分享多餘。照顧地球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唯有環境被友善對待後,世界上的人和動物們,才有永續生存的環境和條件,因此人們要由利己主義發展至利他主義。而實際實踐方法有很多,首要是營造多樣性環境,不只耕種單一作物,而是種植多種作物,且以多年生作物為主,這樣的環境下,不會有哪一種昆蟲成為作物的主要害蟲,因為生態多樣性自然會形成生態的平衡,人們所需糧食就從自然萬物留下的取用,而多年生作物則避免人力的浪費,因此樸門農法又被稱為懶人農法。伴生植物是樸門農法中重要的一環,植物三姊妹-玉米、南瓜、豆子是伴生植物的最佳代表,玉米作為主要支撐、南瓜則可覆蓋土壤,保持濕潤,而豆子攀附在玉米桿上的同時提供氮肥給玉米。但是各地的作物環境不同,因此在美洲或歐洲適用的伴生植物,卻不見得適用於台灣,還是需要經由自身實驗後,才能產出自身的伴生植物清單。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植物的秘密生命》、《農莊生活》是亞曼老師推薦學員們閱讀的書單,第一本書近期已經有電影作品,敘說一名耕種蘋果的日本農夫,原先為了生計,亟欲增加產量,但卻遲遲不成功,最後改變想法,以蘋果樹的立場思考,協助植物傳宗接代,反而產量大增,正是利他主義的範例。第二本書以科學理論告訴讀者,植物是能夠感覺且傳遞訊息的生命。第三本書則是自給自足、農莊生活的寶典,其中分享許多實作經驗,如蓋石頭屋或醃漬小黃瓜的農事經驗等,皆可從中獲得。
「羅勒」「芝麻菜」「花生」「芋頭」「油菜花」…,每位學員七嘴八舌搶答將代表自己接下來3堂課的植物名稱,每一種植物,老師都稍作解釋其特性、種植方法後,讓學員們以每組35人的配比,分成數組,寫下當組組員的代表植物、想種的植物以及伴生植物,下一堂課程中每位學員將有2分鐘的時間,與大家分享代表自己的植物介紹。
1/18開始為期90天,將有市民與里民的認養菜園活動;2/8將有盛大開幕活動,如都市下午茶、Me Bick& U Bike、不間斷音樂會以及勞動地景工作坊,農曆年後的每個禮拜六都有菜園小講堂等活動,歡迎所有民眾參與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